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建党100周年重大交通工程巡礼|铁路篇——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

发布时间:2024-05-05 01:53:49作者: 爱游戏体育app官方登录

  原标题:建党100周年重大交通工程巡礼|铁路篇——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交通工程巡礼,让我们共同回顾100年来,在中国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交通建设史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的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本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它创造了铁路运输史单线运量的世界奇迹,它就是被人们成为“中国能源大动脉”的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西起煤都大同,横跨桑干河谷,穿越燕山山脉,直抵秦皇岛港,线千米。大秦铁路作为我国的第一条重载运煤专线,不舍昼夜地把光和热带到祖国各地,带给全国人民。它以每秒15吨流速绵延不断地将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煤炭输送到渤海之滨。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动能的大秦铁路,成为中国铁路标志性成就。大秦铁路慢慢的变成了我国重载铁路的“教科书”,它以不足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的占比,担负着全国铁路20%以上的煤炭运量,肩负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公司制作用煤和民用煤、出口煤的运输任务,用户群辐射到26个省、市、自治区,为服务国计民生、助力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全部。

  从1984年开工建设到1988年开通运营,30多年来大秦铁路累计发运煤炭70多亿吨,连续创造并保持列车开行密度最高、工作速度最快、运输效率最优以及单条铁路运量最大等多项重载铁路世界纪录。一次次技术的创新和问题的突破都离不了我们大秦铁路建设者们的辛勤与汗水......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秦宝来将为我们讲述这条蕴藏着千万人历史记忆铁路线的修建过程。

  秦宝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建设急速升温,全国各行业对能源的需求量成几何态势增长。作为主要的化石能源,煤炭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中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煤炭资源总量占到全国煤炭总量的94%,该线%,其中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四省区约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1%。“北煤南运”,满足各行业能源需求,就成为一个一定要解决的重大的现实问题。

  在大秦铁路修建前,北部煤炭外运通路只靠丰沙大和京原两条铁路,而京原铁路标准较低运输能力有限,当时预计丰沙大铁路于1985年前后能力将饱和,而山西省煤炭外运量每年以1000万吨的数量在增长。从发展形势看,如不及时修建新的铁路通道,不仅导致煤炭积压限制能源基地的发展,而且必将极度影响和制约我国东部、南部沿海、东北和京津冀等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同时,考虑到当时我国能源基地逐步西移,陕北、蒙西等地的煤田已开始大规模开发,修建新的煤炭运输通道势在必行。于是在198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修建从山西大同到河北秦皇岛的大运量煤运通道,以缓解制约我国煤炭运输的瓶颈,大秦铁路由此应运而生。

  秦宝来:一是线路建设长度较长,建设规模较大,沿线的地形起伏多变,水系河流分布多,地质情况复杂多样,沿线的山体崩塌、沉陷、滑坡、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分布较多,给铁路定线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像桑干河峡谷、军都山越岭、于桥水库等段落的方案不易确定。作为大秦铁路的总体勘测设计单位,铁三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组织参与勘测设计的技术人员经过详细的多方案比选研究,最大限度地考虑各类因素对铁路线路安全和建设投资等方面的影响,并经过专家审查,才最终确定上述段落的建设方案。

  二是缺乏重载铁路建设经验,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或者技术方案可以借鉴,应该要依据工程的真实的情况,进行自主创新,独立实施,属于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在进行隧道施工时,面临黄土质浅埋软弱地层、软弱围岩等问题。设计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创造性的提出了采用暗挖法修建大断面隧道实施工程技术,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头羊,为北京地铁开创暗挖法施工提供经验;针对软弱围岩隧道,设计单位提出了眼镜法隧道设计与实施工程技术,为浅埋、大跨、软弱围岩的隧道施工闯出一条新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工程水平。

  三是重载铁路技术装备匮乏,相关设备需要从国外引进。在进行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建设时,我国从日本和德国引进了光缆数字综合通信系统,从英国引进了牵引-电力供电远动系统,从芬兰引进了集中监测维护系统等。但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在大秦铁路二期工程建设时,上述设备已经完全国产化,为我国节省了大量的外汇。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不停地改进革新工艺工法,实现了重载铁路建设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在重载铁路路基填筑压实工艺及检测技术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首次提出四区段、八流程的填筑压实工艺及检测技术,使大秦铁路路基填筑质量,达到建国以来新建铁路最好水平。

  高雅:大秦铁路的年运量从刚开始的几千万吨发展到2018年的3.4亿吨,这样倍数级的增长是怎么来实现的?大秦铁路装车不停车是怎么来实现的?

  秦宝来: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完工开通运营后,第一年(1989年)就运煤2000多万吨,随后逐年增长,到1995年,大秦线万吨,达到了设计近期运量水平。

  90年代晋煤外运增长幅度很快,大秦线由于站后设备能力的限制,难以发挥更大的运输能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1995年开工建设大秦铁路一亿吨配套工程,主要是秦皇岛新建西联络线、茶坞和湖东车站扩建等工程,该工程于 1997年完工运营。到2002年,大秦线亿吨,达到了设计远期运量水平。当时现状输送能力已经没办法满足2004年输送1.5亿吨、2005年2亿吨的运量要求。为充分挖掘大秦铁路运输潜力,结合2万吨列车牵引实验,从2003年起,大秦铁路开始连续实施2亿吨、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2亿吨扩能工程,重点是延长沿线万吨列车的运营需要,于2005年9月改造完成,当年运量突破2亿吨。4亿吨扩能工程主要是对车站做改造,并对通信、信号、供电等设备做加强,该工程于2010年5月完成,当年运量突破4亿吨,至2018年年运量达到4.5亿吨。目前,大秦铁路每日开行重车78列,其中2万吨重载列车59列,日输送能力在130万吨左右。

  装车不停车,卸车不解体,是大秦铁路的绝招。装车站的自动化装车设备,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机车牵引车辆以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匀速前行,各节车厢依次通过漏斗仓,仓口自动喷出煤炭,仓口的流量和车列的行进速度相匹配。车厢一节连一节连续装车,30秒就装满一节C80车厢,1小时46分就装满一列2万吨列车。整个装车过程列车并未停车,装完后机车牵引车列就开走,实现了流动装车。卸车时,采取不摘钩连续翻卸,3节一组,10秒翻转,卸完5秒归位。大秦铁路装车不停车充分体现了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对于保证大秦线的年运输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9年大秦铁路的年运量只有2782万吨,到2002年才实现1亿吨的设计运量。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扩能改造,2007年大秦铁路突破了3亿吨的年运量,3亿吨什么概念?能够完全满足3亿城镇居民当时一年的生活所需。

  大秦铁路多项重载铁路纪录的刷新、年运量逐年的提升,对于每天驾驶着列车行驶在燕山山脉间的货载列车司机来说,不仅见证着这些年大秦铁路的发展,也真切地感受着这些变化。第一代重载司机蔡晓东师傅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高雅:您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到现在已经32年的时间了,您都驾驶过哪几种机车?

  蔡晓东:我是1989年参加工作,驾驶过6种,分别是韶山一型、韶山三型、韶山4型,还有DG1、和谐电一、和谐电二。

  蔡晓东:第一次驾驶重载列车的时候,既兴奋又有压力,因为2万多列车主控司机在选拔上很严格,不但要求业务好,列车操控水平高,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己能通过层层选拔担当主控司机,也是体现了自己的各项能力比较过关,非常兴奋。

  蔡晓东:对于我来说,最深刻的故事就是大秦线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2014年的4月1号17:30领导说明天开始运行试验,让我和李师傅两个主控司机担当主控机车的操纵任务,让司机提早下车休息,6:31开车了,18:56我们到达了站点,全线吨。我们到达以后,当时咱们铁路总公司计量部主任说,你们终于到了,你们将载入中国铁路史册。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现在想起来都是如释重负,我们安全的把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仅有的掌握3万吨技术的列车,安安全全地运行到终点站,最终试验成功。

  蔡师傅作为第一代重载司机,见证了大秦线的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跟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优秀的重载司机也迅速的成长起来。景生启就是这里面优秀的代表,他曾驾驶过我国迄今为止最重的列车行驶在千里大秦线上。

  高雅:当时您驾驶的重载列车有多重?您觉得驾驶重载列车跟普通的货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景生启:总共有21,000多吨,长度是2611米。重载列车跟普通车能够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不仅长度和重量增加了,它的操作难度更是成倍增加。简单的说就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它整个的空气制动特性和列车的这些特点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各种力、承重力、拉力、冲击力都是成倍的增长。普通的货车就是我们所说的普列,重量在5000吨左右,它的长度也就是700米左右,重载列车比货车重了近4倍。

  景生启:实际上一代一代大秦人的精神可以总结为4个字:负重争先,勇于超越。这其中包含了很多东西,因为铁路是个大的系统,这8个字最能体现各个行业,包括我们机务系统的大型重载人一代一代的拼搏奋斗坚守的精神。

  景生启:我1993年从学校毕业到今年是工作的第28年。93年毕业工作的时候,当时还不是重载司机,当时是5000吨,当时的机车没有现在功率大,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工作这么多年付出过不少,但是回头看一看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多多少少也做了一些成绩。有时候回头看一看自己拉的2611米长的钢铁巨龙,感觉自己还是做了一点贡献的,包括一些操作的难点,运行当中的一些安全风险,还有通过个人多年摸索钻研,通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来计算、实践、探索,解决了一些真实的操作的问题。

  党的光辉指引前进道路。33年,时光回溯,一群人,肩负“建设大秦,晋煤外运”使命之重,扎根荒芜,拓土建舍,挖井取水,凿隧架桥,奠基铺路,建成新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运煤专线,远隔千里的煤田与海港,天涯变坦途。33年,苍海桑田,一条路,肩负“服务国计民生”责任之重,从原设计煤运量每年1亿吨到突破4.5亿吨,从迎峰度夏到抗冰救灾,从突破铁路运输瓶颈到打造中国重载品牌,历经两轮大型扩能改造,创下年增运5000万吨的世界奇迹,超越单条铁路年运量不超2亿吨的理论极限,以不负重托的担当精神、勇争一流的创新精神、砥砺先行的奋斗精神,生动诠释了“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大秦重载精神!可以说,大秦重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一代代大秦铁路人始终坚守“党中央有号召、铁路就要有行动”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与共和国发展同频共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命运与共,谱写了一曲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精神诗篇!